一摸额头,已然大汗淋漓。
相比起其他举子,他的作答好就好在切实可行,这也是观政五年的优势。
那些没有真正治理过的举子,太容易把事情理想化,无一例外!
这也是策论几乎拉不开太大差距的缘故。
往年的策论,考官几乎都是挑挑拣拣,勉强选一些不那么理想化,又不失大局观的策论排在前列。
江昭又一次斟酌起了语句,连着修改了两三遍,再答策问。
翌日午时,江昭不急不慢的交卷。
第二场既过,科考事宜已经过了七七八八。
第三场的论、判、诏、诰、表,含金量甚至还不如第一场的帖经墨义。
也因此,这一场举子往往是走个过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