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程度上,从托孤的那一刻起,托孤大臣的前程利益就已经与深度储君挂钩。
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托孤就一息,受到托孤的王爷也是储君。
有储君,哪怕储君死了,也可拥立储君之子!
这就是差别!
过往,不少臣子担忧,并劝谏立嗣,缘由之一就是怕时间拖得越久,兖王、邕王的势力越大。
要是时间拖得太久再立储,兖王和邕王斗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双方某一位上位,余下一位定然被迫造反。
如今,有了“遗诏”,有了“托孤大臣”,自是免却了这一担忧。
臣子要的不是太子,要的就是个“正统”之名。
要的就是以最坏的打算,都能让英国公出兵镇压!
大部分臣子,怕的就是赵祯猛地驾崩,结果还没有立下“正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