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您好!能入职星源科技,我很荣幸。”陈志明看上去四十多岁,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他快步上前与陈延森握手。
“老板,这位是光刻技术组的王峻伟,之前在湾积电、山星,对DUV光刻机的工艺窗口优化、光源掩模协同技术都非常了解,并且参与过EUV光刻机的预研调试工作。”
梁劲松继续介绍着,顺势将身旁另一位中年男人引到陈延森面前。
当年他从湾积电离职时,一次性带走了近30人的团队。
这次他又从山星挖走了23人,涵盖器件物理、良率提升、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每个人都是履历光鲜的行业专家。
这是一支混合精英队伍,能够加速先进制程技术的移植,推动专利规避、量产落地等关键环节的突破。
芯片制造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多技术协同配合的产业,即便是梁劲松,也无法单打独斗。
“感谢各位对星源科技的信任,梁总应该已经跟大家沟通过了,未来两年大家的工作地点会安排在沪城,等庐州的芯片生产基地落成后,再统一调整工作地。”
陈延森与众人逐一握手寒暄,随即补充道:“诸位请放心,星源科技虽是刚成立的半导体企业,总部也设在国内,但我可以保证,所有人的薪资待遇和福利,都会超过国际水平。”
“老板,梁总在汉城时就跟我们提过这些安排了,没问题。”
陈志明笑着应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