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光刻机的光源技术?”李青松又问。
“李先生,要不换个话题吧?”
陈延森干笑一声道。
以他的能力,待吃透当前技术后,推陈出新没问题,但能领先多少,他也没法保证。
28纳米的工艺制程,有现成的技术团队和设备支撑,做起来自然事半功倍。
可深紫外光源与极紫外光源的功率提升及稳定性技术,都需要从基础理论开始攻关。
就像极紫外光的波长仅13.5纳米,在空气中传播不到半米就会被吸收,必须在高真空环境下运行,单是维持腔体的真空度稳定,就涉及材料学、流体力学等多学科的交叉难题。
哪怕开了挂,也得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啃。别人几十年走完的路,他即便将【普朗克时钟】的天赋每天用到极限,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果。
李青松笑笑,心道也是,陈延森的研发团队在芯片设计领域,的确处于世界第一梯队的水平。
可芯片制造、芯片设备制造的难度,无疑翻了几十倍、数百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