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莲娜小姐在采访上提起这件事:“顾先生,我注意到了您的作品和崔小明的作品有某种气质上的相似,好巧啊——”
「——这种巧合的存在,是否意味着,您觉得东方和西方美学相结合的绘画方式,正在被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会不会有点太巧了,您想怎么解释这种相似性呢?」
「——大概不是巧合吧,我听到了匿名指控,指责您抄袭了崔小明的作品创意。」
「——大概不是巧合吧,我听到了一些传言,有人说崔小明抄袭了你的作品创意。你会觉得愤怒么?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看似都在说同一件事。
可安娜在提问的过程中,每一个不同的提问方式,每一个不同的用词,她的语气间看似无意间为这件事下的定义,都会极大程度的决定了观众们的天然立场,并影响事情的走向。
伊莲娜小姐本人愿意把这件事定义成巧合、借鉴还是抄袭。她愿意提问时把顾为经当成了受害者还是嫌疑人,是询问他怎么看待“顾为经抄袭了崔小明”的传闻,还是询问他怎么看待“崔小明抄袭了顾为经”的传闻……
主次先后。
天壤之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