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数百万短期咬咬牙,还是能支撑的,但长此以往下去,财政赤字太大了,搞不好就会崩溃。
这还只是客观因素,更可怕的是,一旦废除军户制度,大明军队立时就会分崩离析!
从局部开始搞?
别开玩笑了,不患寡患不均在哪儿都适用,在军队这么弄,属实是茅坑打灯笼。
思索再三,唯有一法——搞武举!
开启武将的上升通道,抬高武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提高人们从戎热情,唯有如此,才能保障大明军队的实力,才能跟日益壮大文官体系抗衡。
这个权力场,不能只有一种声音,但随着文治发展,战事的减少,文官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了。
其实武举自洪武朝,朱元璋就开始搞了,但一直没什么成效,无他,大明不缺武将,且过剩。
到了永乐朝也是如此,朱棣的班底很强,武举同样没得到发展,仁宣时期着重文治,而到了正统时期,朝局岌岌可危,也没顾得不上,景泰朝主打一稳定。
因此,大明的武举从未得到应有的发展。
但现在,重开武举的必要性,已经迫在眉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