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喜欢拿过去的‘案例’套用到现在,却鲜有人去深思到底适不适合,能不能套用。
眼下的大明,已经在脱离农耕,缓步进入工业时代,可这些读圣贤书,以圣贤之道奉为圭臬,这实在令人气愤又无奈。
倒不是说圣贤之道不对,道理当然对,可是政治……却要因时制宜了。
一味固步自封,到头来不过是操着好心办坏事,这样的人甚至比纯粹的坏人还要可恶,可怕。
更让李青无奈的是,哪怕是赞同的人,大多也只是利益使然,并非真心诚意的支持。
李青也只能安慰自己,只要结果是好的就成……
从商会的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到商会的条条框框,以及其享受的福利、承担的责任……
从辰时末,到午时初,李青掰开了、揉碎了,与内阁,也与朱厚熜详细阐述其功能,对点大明国民的利好影响。
说的喉头发干,嘴皮子冒火,总算是将这些人掰回来了一点点。
再多,就不行了。
改动一个人的三观并非易事,越聪明的人,越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