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贞吉、徐渭一见开团了,也不再讲究什么层层铺垫、循序渐进,立时跳大跟进,由徐渭暗中出面,与朱载壡的报刊达成了深度合作。
刊印报纸朱载壡负责,赵徐二人负责盖上官方的‘戳’。
印刷术成熟且广泛应用的当下,建造报刊作坊很容易,只是因为朝廷开办官方报纸的国策刚开始,暂时做不到大批量刊印。
朱载壡作为大明第一个开办报刊作坊的商绅,也是大明第一报刊商,其产业遍布江南诸多富庶州县,不仅产量极高,且还有着相当强的分销渠道……
赵徐的难题是,刊印不难,大量刊印却难,更难的是分销。
不过,与朱载壡达成合作之后,这些难题就都不是难题了。
随着朱老板的紧急通知下达,金陵,松江,扬州,镇江……各地作坊工人立即火力全开,按照东家给的文本,开始加班加点的刊印。
刊印好之后,立时马不停蹄地输送到金陵总部,接着,再中转到朝廷刚建好的官办报刊作坊,然后赵贞吉动员工人,加班加点的盖戳……
最后,再借用朱载壡的一整套产业链,分销出去……
仅仅十日功夫,第一版《大明月报》正式出炉,遍布金陵,松江,镇江,苏州,扬州……在各州县的大街小巷,传扬开来……
“号外,号外,大明月报,大明月报……不是金陵的日报,是朝廷的月报,京师六部出品,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监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