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小林如此配合,邻座的工作人员心下一轻,但还是手脚麻利的完成了束缚带的安装。
这一套业务做得极其熟练,短短两分钟,小林就如同被强行穿上拘束服的精神病人一般固定在车座上,脸上带着面罩,呼吸的声音被车内播放的白噪音所打乱,连眼神的交流都被阻隔,直至确保他无法以任何方式向外传输信息之后,面包车才再次发动起来。
每一个离谱的规则背后,往往有着一个更加离谱的事故,小林这种拘束方式背后,离谱的故事可不止一个。
因为模因这玩意的传播途径,远比病毒来的花。
模因的本质就是信息,不只是声音的传达,包括手指律动,比如眼神的交流,甚至是一个个表情构成的组合,都有可能向观测到的个体传递一个模因。
外勤人员因为工作性质的问题,不可能像后勤人员那样从里到外进行防护,也不可能带着几十吨的设备到处跑,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有可能被模因传染的个体,无法向其他人传递任何信息。
面包车一路抵达最近的模因矫正所,小林便进入了漫长且麻烦的检测流程。
这个世界自古以来,就与模因共存,因此也积累出了许多对抗模因的手段,比如监测模因频段,建立模因特征库,不过最成功的的,还是模因矫正技术。
当然,如果用更直白的说法,应该叫“模因覆盖技术”,信息的传播是会产生误差的,而模因矫正,就是通过多个无害,且具备相似特征的模因的反复覆盖,破坏掉当前模因的结构,从而将其无害化。
比如一个人被“看到条状物就会吓得跳起来”的模因感染了,那么在确认了这个模因的特征之后,从特征库里调出“看到条状物就会唱歌”、“看到条状物就会眯眼”、“看到条状物就会打起精神”之类的模因,通过仪式反复感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