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的原作故事剧情,说的是未来人类已经能通过“传感眼镜”实现感官共享。“我”受上级指派,携带一位因特殊任务无法离开地下的女同事的“眼睛”,回到地球表面,带着她游历草原、森林、溪流、落日……
而彼时,这位女同事沈静因飞船故障,被困在深达6000公里的地核边缘,永远无法返回地面,且通讯最终将随设备老化中断,只能在封闭舱内度过余生。
当然,在一开始为了保持足够的悬念,以及塑造人物。刚开始不知道真相的“我”对这件事很敷衍,甚至觉得女同事对大自然的渴望有些过于矫情。
可随着时间进展,最终,“我”得知了“落日六号”的遇难过程。那些一开始的质疑、不解、敷衍,都在故事结局的悲壮、牺牲、孤独中碰撞,产生了极大的故事张力,将“热爱生命”的这个简单的故事主题,彰显得更加深刻。
虽然这部的故事剧情很简单,篇幅只在1.2w个词左右,文章主体更是只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戴着传感眼镜带小姑娘沈静游历草原,第二部分是揭开真相,回溯了“落日六号”地层飞船的失事过程。
但故事也遵循了大刘擅长的风格,在简单的故事结构中填充进了惊人的想象力,用最冷峻、简洁的文字,就描绘出了“被困地核”的孤独、苍凉。然后,又借助了“我”与“女同事”在旅游中的互动,侧面描绘出了永存人类文明中的美好与温暖。
这次恩尼在写这部时,没有进行过多的改编,而是将剧情聚焦于“我与女同事的旅游”和“落日六号失事”这两件事上,对整个故事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模糊处理。
因为,恩尼认为这篇的寓意很美好,想要表达的就是人类对生命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固然是可以加入些战争、政治元素,来隐喻时下的世界。
但是,完全没有必要。
第64章没作者的苦
恩尼在这部中想要创作的是一副纯粹的、美好的图景,希望每个过的人想到的都是美好的事,而不是引起骂战、争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