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那支枪就是如此,后方长长的枪机框,以及前端长长的枪榴弹适配器兼消焰器各挤占了一部分枪长,导致瞄准基线长度不是太理想。
而且最冤枉的是,那个适配器后来并没有什么鸟用,因为我们的枪榴弹第一代不行,第二代坎坷,基本没有使用。
柳教授看了看,点点头道:“你说得有道理,这个事情我们在进入详细设计的时候会注意,尽量兼顾。”
能做到这一步,也就够了,其实那个瞄准基线也不是太大的问题,能尽量有改善就好。
他点了点概念枪的枪口装置:“这里是准备上枪榴弹?”
枪榴弹这东西怎么说呢,当枪挂榴弹发射器和一次性火箭筒大量配装之后,这玩意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而且在这几种班组攻坚火力里面,枪榴弹看起来是实用性最广的,实际上效能是最差的,后来各主要大国都不怎么重视了。
这东西最大的问题就是威力大的打不远,打得远的威力小,不论远近大小,都特么打不太准,弹道性能极差。
都不用多扯技术上的问题,从能量守恒来分析就知道,其发射能量,来自原本是用于把一颗几克的弹头打到数百至千米远的那点儿发射药。可枪榴弹弹重几百上千克,还是只靠这点儿发射药打出去几百米乃至上千米,其综合弹道性能要能好得起来,那特么就有鬼了。
这就有点类似高振东前世,脏三进口的“区域”防空弹巴拉克-8,全靠晃悠过去,号称射程70km,其实在那个射程上也就只能打打运输机这种没机动能力的目标了,军迷圈子戏称“散步弹”。
至于在一些小国或者部落冲突中倒是还很常见,这就很正常,它们能搞到武器弹药就不错了,还要什么自行车。这不是开玩笑,对于他们来说,冲突双方因为打光了弹药,坐在战线两边拿着空枪,你看我我看你,干瞪眼几天十几天的事情也不少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