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小型陀螺仪做的惯性平台,不过这个惯性平台是不管导弹飞行距离的,其功能不是用于惯性导航,而是用于采集导弹的飞行姿态,配合导线传来的控制信号,在适当的时候控制导弹的偏转。
因为“婴儿”导弹的燃气舵面不是一直都在动的,它有四个发动机喷口,但是只有一对喷口里有燃气舵,也就是它只有一个方向的控制通道。
传说里,这东西利用导弹的滚转,采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控制方式,当这一对燃气舵滚转到水平方向的时候,燃气舵就进行垂直方向的偏转控制,当这一对燃气舵滚转到垂直方向的时候,燃气舵就进行水平方向的偏转控制。
虽然看起来不靠谱,但是这东西还真就打得准,就是那个飞行轨迹看起来略显鬼畜,好处嘛,控制系统简化,成本降低。
至于导弹怎么知道自己是水平还是垂直,这就要问陀螺仪了。
而且这个陀螺仪在发射之前,都是不动的,它的启动方式在日后的人看来土得很。
就跟溜溜球一样,拉索启动,这条拉索的一端发射前会被固定在发射箱上面,靠导弹起飞的推力拉索。
不得不说,老毛子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时候,那真是很有两把刷子,这些搞法你别说土不土吧,还真就能解决实际问题。
挂掉电话,高振东把精力放回到自己工作上来。
——
京城某地,一位科学家正饶有兴致的看着防工委发来的一份材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