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易中海往他们车间走,易中海一边走,一边介绍大概情况。
总体来说,这个工件台是纯手搓的,特别是微动部分,如果说宏动(粗调)部分的多数零件是他们的徒弟批量做的话,那微动(微调)部分就是他们自己一点一点,量一次修一点、修一点量一次这么搞的了。
不过对于光刻机这种产量的设备来说,其实只要设计和机构确定了,手搓也不是不能接受。
而且这东西粗糙,实际上能用挺久。
有个很冷门的事实是,1~10μm的光刻机其实现在依然在被大量使用,只是有的还在IC制造业,有的可能干别的去了,比如PCB制造。
高振东搞光刻机,可不止为了集成电路一个目标,做光刻PCB,双面板就行,结合自己以前给运算所的波峰焊,多的不要求,把电子产品的自动化制造往上也顺手弄弄。
易中海他们的车间也在三分厂里面,几步路就到了。三分厂的工作就是这样,不论你原来是哪个分厂哪个车间,一旦接了三分厂的工作,原则上都是要到三分厂来完成的,除非设备实在搬不动。
见高振东进来,一群老师傅小徒弟都看向他,也包括易中海的徒弟,秦怀茹。
这个工件台,没有采用高振东前世看到的那些工件台的技术,像什么气浮电机、激光干涉等等技术,一律没有。
一是没那技术,二是没必要用那技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