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03章 反坦克导弹的小尾巴 (3 / 5)

作者:打小就清澈 最后更新:2025/9/18 7:42:46
        “高总,我今天来的另一个事情,除了给你带来这个好消息之外,还有一个事情,关于单兵反坦克导弹的。”

        高振东并不感到意外,反坦克导弹搞了这么些时间,有了自己搞的战斗部、制导系统、火箭发动机做底子,加上长剑厂的同志的努力和经验,也差不多是快到开结果的时候了。

        “反坦克导弹?我记得前段时间你们在解决弹尾小型陀螺仪的事情吧?情况怎么样了?”

        “小型陀螺仪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十一机部提供了改进的加工设备,加工精度得到了提高,现在情况不错。这次来,是为了制导系统的。”

        又有进展了,不错不错,高振东笑道:“说说看。”????“我们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不是致命的,但是会对命中率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想看看能不能进一步改进优化一下。如果暂时技术支持不住,或者成本太高,那就算了,毕竟现在这个命中率已经能够达到要求。”

        这就是技术人员的通病或者叫执拗了,虽然达标了,但是我好像发现有条路子能再提升一点点,那就试试?不试试不甘心。

        不过骆总还是很理智,除了技术支持不住这个例外条件,还很清醒的加上了成本太高这个条件。

        “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是这样,虽然在结构设计上,弹尾的红外曳光管尽量和弹体中部的发动机喷口错位布置,并且尽量采用了与发动机喷气不同的发光颜色,但由于发动机气体的喷射是扩散的,而且光本身也有散射,发动机工作时的火光也远远压过了曳光管的亮度。这样一来,发动机发出的光芒和红外线就会干扰到红外线测角仪,造成一定程度的失准,而且是距离越近越明显。”

        高振东想了想,这倒的确是个问题。

        如果说人眼通过曳光管判断导弹位置与目标的偏差时,火光再大,人也能通过脑补基本判断准确导弹位置的话,那自动捕捉的红外测角仪,在条件不理想或者器件性能不够的时候,那就是完全没有办法。

        人脑袋上的这套系统别看精度不高,可是要说实用性,那是非常厉害的。现在这些上古级别的自控系统,在传感器、算法、运算核心甚至没有运算核心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还真就干不过人脑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