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73章 摊子有点大,理一理 (2 / 5)

作者:打小就清澈 最后更新:2025/9/18 7:42:46
        高振东费了老鼻子劲,联动了那么多单位的力量把这东西搞出来,可不只是为了几片数字逻辑电路的。

        10μm-PMOS,能做的事情可多了。

        高振东眼前放着两套图纸,正是他除了京城工大的那批IC设计种子之外,为集成电路工艺成熟准备的第一份贺礼。

        这是DJS-59,也就是C8008和C1103两片IC的生产用掩模图,京城工大那批IC设计种子现在在CPU和DRAM这个复杂程度的IC设计上,还暂时派不上用场,但是这两个东西却是高振东自己可以通过当时提取的资料,自行复原出来的。

        这个工作非常麻烦,哪怕高振东哪儿哪儿都明白,强化过的脑子也具有足够的逻辑、记忆、分析等能力,哪怕所有元件的逻辑连接已经很完整、很准确,但是一个人把每个IC的6000来个晶体管从图纸上映射到一套多层的掩模图上去,还是让他欲仙欲死。

        不只是脑力,体力、眼力、耐心无一不受到艰巨的考验。

        具体的过程,可不只是简化描述的“映射”两个字这么简单。

        这算是最小规模的复杂IC了,高振东只是完成其中的最后一部分工作都已经如此艰难。

        不过不管怎么说,高振东总算是完成了CPU和DRAM的IC化,就这个成果,就让他足以自傲了。

        至于单片机,高振东暂时不准备做,对于现有的条件和环境来说,没有内置可擦写ROM的单片机IC和CPU+DRAM用起来区别不是特别大,无非就是1片IC和2~3片IC之间的区别,反正都得外挂程序存储器。

        至于做可擦写ROM,高振东暂时没那想法,事有轻重缓急,磁芯、磁带、蓄电池保持的DRAM都是能在不同环境和要求下替代ROM的手段,甚至在必要的时候,直接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把程序烧死在PMOS-IC里也是一种手段。

        只是这种手段高可靠,但是也高成本,一般情况下用不着,但是拿到装备制造上,可就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