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长:“这个程序,以后国内每个学计算机的人都必须学。”
总工:“对,考试还要考,这句话,第一次出现在什么时候。对了对了,今天几号?记下来记下来,意义重大啊。”
高振东乐了,我先替日后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谢谢你们了,送分题啊这是,什么?这题源于我?那没事儿了。
当高振东打开编制好的运算速度基准测试程序,两人焦急的等待程序跑完,看着最终的测试成绩,两人傻了,真的与现在最好的国产电子管机不相上下甚至有所超出。
虽然因为字长原因,总体性能各有千秋,但是不是所有运算都要用到30位以上字长的,通过合理编程,这台机器一样能实现32位字长运算,慢就慢一点,总比一堆人排队等运算强太多了。
想到这个,运算所总工问出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器件成本多少?”
没问工时,这个东西,首先愁技术,其次愁器件成本,工时是啥?
高振东算了算,晶体管二十来块钱一个,6000多晶体管,加上别的东西,他说出了一个让在场三个人差点跌一个跟头的数字:“大概15万到17万之间。”
“多少?”三人异口同声的问。
高振东再次重复了一遍。
现场陷入了良久的沉默,和这个差不多的国产二代电子管计算机是多少?200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