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建议,使用方大为高兴:“对对对,这样即保证了火力,又能提升人员的生存性。”
防御:正面能抵御其自身25mm机关炮穿甲弹射击,侧面和后方要求能抵御12.7mm机枪穿甲弹射击。
其他同志想了想,纷纷回答。
对于反坦克导弹的发展,高振东还是比较清楚的,自己不用推动,2年后也上马了,反而最大的问题是性能,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基本没有形成真正的战斗力。
高振东笑道:“客气了,什么事儿,你说。”
火力:主武器为25mm机关炮,副武器为7.62mm机枪,搭载步兵通过车身射孔提供补充火力。
看见高振东,使用方代表先敬了个礼,然后对着高振东道:“高主任,有个事情我向您打听打听。”
一直到了73年开始仿制,79年才定型的赤剑-73型反坦克导弹,才算是有了正儿八经能用的反坦克导弹。
别看赤剑-73的型号里年份是73年,其实真正定型,是在79年。
那段时间的很多装备,都有这个情况,型号里的年份要比实际定型年份早得多。
想到这里,高振东笑道:“同志,我是搞材料和自动的,推动步兵战车,算是机缘巧合,恰逢其会,可是导弹离我的本职有点距离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