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9章 单晶到底怎么造(3k) (5 / 6)

作者:打小就清澈 最后更新:2025/9/18 7:42:46
        高振东前世的导师举过一个例子,某项目中,为了每几分钟在相隔500米的两地传输1k字节不到的数据,设计单位决定在两地之间拉一条单模光纤。

        然后历数他们为了这条光纤,做了多少考虑,什么地线复合光缆防雷,光缆铠装防物理破坏,深挖深埋防压

        高振东的导师是审项目的,就问了一个问题:“你们难道就不会用VHF数传电台?低速率下可靠性有保证,安装简单,无需维护,通过协议控制能把数据到达率保证得很好,价格便宜,千把块钱就能弄一对非常好的。”

        对方哑口无言,不过,也许傻的不是设计单位,而是高振东的导师吧。

        所以听见俞允成问这个问题,高振东还是很高兴的,向他仔细的解释。

        “我增加这个系统,不是为了拉晶的提拉旋转控制的,是为了热场控制。”

        “石墨坩埚旋转,一部分是为了均匀受热,毕竟再好的控制系统,也不能保证加热炉中各处的温度均匀,要注意一个问题,在拉晶过程中,晶体的成型,受热场的温度梯度影响非常大。”

        “温度梯度?”

        “对,在某个方向上,温度的变化情况。分径向温度梯度和纵向温度梯度,前者你可以看成是晶体圆截面上的温度梯度,后者,则是高度方向上的温度梯度。”

        这下子,俞允成有点明白了。

        高振东拿过纸笔,给俞允成画出了拉晶过程中的温度梯度曲线,详细解释了温度梯度的来源和影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