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产生影响,主要看自产的晶体管产量和质量是否都能DJS-59的需要,否则如果大洋公约国家警觉过来,停止向港岛输出晶体管,或者提高晶体管的审查级别,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十二机部领导对于生产,还是有一定把握的,所以对于DJS-59本身是否受影响,他相对比较乐观。
他笑着道:“DJS-59本身的生产,应该还好,1274厂的晶体三极管生产线改造,现在正在进行,具体情况,我请1274厂的厂长汇报一下。”
1274厂的厂长也不怵,毕竟手里有活儿,东西是实打实的有了。
他打开自己的笔记本,边翻边汇报:“各位领导好,我们到春节前为止,已经整合了1218厂的硅车间以及我厂的四车间、七车间,通过调整,就在本月,已经形成了一条新的三极管生产线,现在还在产能爬坡初期,月产三极管大约是25万只,三个月内,有望增加到月产80万只,这个事情,我们的把握还是比较大的。”
大家的眼光看向了运算所,厉所长道:“80万只晶体三极管,根据DJS-59配置的不同,大概能生产120台到200台之间,我们也用1274厂的晶体管进行了生产试验,试验表明,1274厂的晶体管在加强散热措施之后,可以满足DJS-59生产的质量要求。”
这个话,让外事部和外商部的领导喜上眉梢,有望啊。
防工委领导笑道:“那真要出口的话,就全是国产三极管生产的了,这样也不会让大洋公约国家太注意到,毕竟那边有些东西,我们也是需要的。”
十二机部领导却摇摇头道:“DJS-59不产生影响了,那下一代呢?会不会有问题。”
这个话,大家都回答不上来,大家讨论了一会儿,还是不得要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