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个话的,正是战鼓一号,同时也是战鼓二号的型号总师金总,在他的旁边,还站着搞发动机的蔡总、搞制导系统的张总等子系统老总。
这位张总,正是高振东五道口学院的师兄。
张总听见老总的话,乐呵呵的非常乐观:“这东西我还是比较乐观的,至少我的那部分是如此。这东西换用了捷联惯导,控制系统用的DJS-60DJ,虽然精度没有太大改观,但至少把惯性平台和控制系统的重量节约下来,送给老蔡那边装燃料了,而且捷联惯导的加入,也大大提升了导弹的射程。”
战鼓一之所以打不远,除了液发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打远了没用,打不准,这货连惯性导航系统都不完善。
就算把理论射程撑到1500公里,但是落点会落在哪里,谁都不知道。这个事情要真说起来,脏三可就不困了。
蔡总也比较乐观:“应该不差,至少硬射程打出指标要求是没问题的,唯一的问题就是能不能打出足够的圆概率误差的事情。”
张总听见这个不乐意了,几个意思?别忘了,你的火箭燃料还是我师弟给你解决的呢。
“你放心,1000米的圆概率还是能打出来的。这也就是这导弹射程不太远,星光制导也还没成熟,否则还能更好一点。”
别看1000米的看起来误差大得夸张,但是要考虑这东西原本是准备用来装什么战斗部的。
原本的战鼓二号,误差是1500至3000米,就靠这个数据,就足够成为我们第一型正式服役的弹道导弹了。
而在张总手上,有了全惯性导航,还有DJS-60DJ的运算能力,他也没辜负自己师弟的好意,拼了命把战鼓二号导弹的CEP降低到了1000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