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货54年研制,59年批产,可以说是新的,全新的,毫无争议的新。
在原本的时间线上,我们从60年代中期开始,多次求购这玩意,可是老毛子答应了又反悔,反复多次,才算是在70年签订合同,71年终于搞到了几架。
这个时间,就在69年那个事件之后,是不是乍一看很觉得神奇?
所以这个世界国与国的关系,从来就不是二极管的。
而且我们买得也很刁钻,就买了3架,运输型、空降型、救护型各一架,这算盘珠子的响声,别说老毛子听着如雷贯耳,甚至都能传到大洋对岸的花旗国去。
只是这货相对当时的我们,实在太过超模,仿制也没仿制出啥下文来。
但是在特殊要求下,这东西是真的有用,而且设计还挺妙。比如这一次,专门为了悬停和重载吊运,它甚至拆掉了两旁的短翼,以此增加旋翼效率。
至于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怎么这么早就拿到了这个“毫无争议的新装备”,这个事情,就要问高振东的DJS-60DJ了。
而且既然有了飞机,那备份发动机总要提供的吧,我们搞到了和飞机数量一样多的备份涡轴发动机。
其中的一台,现在就静静的躺在东北某厂的一个车间里,周围围了一大圈双眼放光的同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