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感情上来说,搞船舶的同志,是倾向于相信的,毕竟能搞出更高指标的装备,谁不愿意?
但是从事实上来说,又不能如此草率。
同志们主打一个纠结,就很难办。
这是个无法验证的问题,但是海装局有自己的办法。
“同志们,你们现在有在该功率下,实现15节以上航速的方案没有?”
此题绝杀!
各个船舶研究所的同志,既然来论证,又大多都有竞标的心思,自然已经做过相关的考虑。
先考虑好了,在论证的时候,力争在某些参数细节上对自己单位偏一偏,等到竞标的时候,这不就有了嘛。
虽然理论上高振东拿出了前期工作人员,不得参加竞标的相关规定,但是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的。
这个时候,这个圈子太小,参加论证的同志,就跑不出竞标单位的范畴去。
这类特例,其实日后的招投标和服务采购法规也有类似例外,比如单一来源采购,比如EPC(设计施工总承包)等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