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结果击碎了参试人员心中的最后一丝侥幸。
三发弹里,两发弹飞行过程中就掉下来了,表现如出一辙,区别就是早晚而已,对了,第二发掉弹的引信炸了。
剩下的一发飞行倒是正常,成功命中了靶标。
但是这一发正常并没有什么卵用,从另外两发的情况来看,掉弹不是那种偶发故障,而大概率是设计上出了大问题,或者是制造上有批量性的问题。
否则不会故障率如此高,而且故障表现如此一致。
好在有一发导弹引信爆炸,而且离哑弹的距离很远,带着一丝希望,林连伟带着几位参试的战士,去将残骸捡了回来。
掩蔽部里,导研院的同志们看着残骸,非常无语。
捡回来的就是一个空壳子,导弹的火箭发动机部分,至于导弹头部的导引和控制段,已经被炸飞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到这个时候都没炸,引信应该是钝化了,我去把控制段拆回来。引信是我搞的,拆这东西我最合适。”搞战斗部的同志站了起来,就要往外走。
控制段里面记录了一些关键性的过程数据,希望没有问题,也许能对事情有帮助。
“我去吧,控制段怎么拆,拆什么东西最重要,你没有我清楚。”负责飞控的同志毫不退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