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简单而强大的规则和模型……”,这是让克拉默最为心动的地方,关系型数据库将繁杂的数据,用最简单的结构概括出来,用简单的二维表来构成和存储复杂的数据,这才是关系数据库所使用的关系模型的精髓。
“……能够提供非常好的数据一致性,甚至能达到实时的效果……太重要了,太重要了!”,数据一致性,在应用运行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别看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后世的非结构化数据库,一般只能提供最终一致性。
“……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ACID,真是天才的概括,这四个词非常明确的定义了数据库的核心要素,天才,天才的想法。”克拉默对论文赞叹不已,难以自持。
“……通过锁定和并发处理数据冲突问题,并保证数据的及时和正确更新,很巧妙的手段……”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存储过程,触发器……天哪,它甚至能在数据库里,就能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维护……”
在克拉默看来,有了这种数据库,所有的应用就能以标准的数据查询和展现方式,高效率、低维护的去存储、管理和使用数据,这是其他任何手段做不到的。
“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具体实现这种关系型数据库,我想,我们的公司、政府、大学都需要它。”克拉默非常期待的翻着论文。
以论文的篇幅来说,不可能有源代码实现,但是他至少想要看看,东方人到底走到了哪一步,是完成了理论的构建,还是已经彻底从软件层面进行了实现。
此时的花旗人,在和老毛子开始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两者多多少少还真的有那么一点“灯塔”的意思,客观上,他们的确是在前头带着整个世界的科技前进,正是这种背景下,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对于“数据”这一资源的妥善处理这一需求,就显得非常突出。
虽然他们现在并没有系统的意识到“数据”也是一种资源,而是作为一种中间过程,或者成果统计在使用。
但是这已经足够让数据处理这一问题,让他们感到困扰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