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通信和战术终端的同志闻言大喜:“高总工,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先不管根子了,先解决现象再说。
“你们在特种机的通信主控计算机里,维护一张情报分发表,这张表里分别是终端号、情报级别、情报类别、发送通道,或者还有其他预设条件,这样就能精确控制哪些情报该自动分发给谁、通过什么通信信道分发。至于这张表的维护,你们不用自己想办法去写管理程序,直接用已经搞出来的数据库系统就行。”
“高总工,为了这个目的,就在通信控制计算机上装全套数据库系统,是不是有点代价太大?”有同志有些迟疑。
他们是在想办法节约每一点资源,如果只是为了这个目标,直接控制情报分发表是更优选择,没必要花整套数据库那么大代价。
“数据库在特种机接下来的工作上非常重要,情报就是数据,连数据库都没有,拿什么来搞好情报管理?记住,特种机是辅助机种没错,但是这些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机种,贵一点是应该的。”高振东一点儿不客气。
“但是这样和战前先说好区别不大吧?反正都是一张表。”
高振东摇摇头:“但是这张表是自动维护的,而且可以通过指挥中心、特种机自身、终端主动发起-授权确认等多种方式,自动进行维护,能够大大减轻特种机上同志的任务压力。”
诶,还能这么维护?搞战术终端的同志有点明白过来,自己这帮人,还是在按照传统的指挥方式进行战术终端、指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只是把喊话变成了文字进行发送,却基本没有考虑引入自动化的概念,从根子上、架构上解决问题。
“振东啊,你刚才说的根子上的问题,意思是不是就在这里啊?还在按照老思路、老办法设计和使用新装备,没有充分挖掘新装备的特性、发挥新装备的优点、提升新装备的效率。”
防工委领导是打过仗,又负责新装备,在这方面他反应非常快,具体技术可能他不懂,但是站在一定高度上,他看问题看得还是很清楚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