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46章 破窗效应(4k) (5 / 7)

作者:打小就清澈 最后更新:2025/9/18 7:42:46
        毕竟最好的,我们肯定是自己先挑出来自己用在航天上了,用不完的就囤着下次用,想要流出去,门儿都没有啊!

        这使得白熊的设计人员还需要为这些芯片提供基本稳定的工作环境,这些环境设备又会带来供电上的新需求,整个事情跌入了一个“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恶劣循环。

        存储器的重量、计算机加固、工作环境保持,一桩桩一件件的,让白熊的控制系统设计人员苦不堪言,甚至在某些时候,这套明明具有巨大性能优势和重量体积潜力的计算机,甚至不如他们原本的那套沉重的电子管设备。毕竟对某些简单任务来说,也不需要太强大的功能,电子管的设备甚至纯模拟系统可能还要来得轻巧一点。

        但是随着任务的加重,这件事情就显得越来越严重——复杂的控制功能,对白熊自家的系统来说,越来越超标了。

        “达瓦里氏,只要有这种固态半导体存储器,我相信我能在当前系统一半的重量限制下,把功能和性能强大得多的C6108计算机做到我们的卫星、飞船和火箭里!”这位白熊的控制系统专家在心里盘算半晌,肯定的道。

        “不可能,就算是南方人向我们提供这种新型半导体存储器,但是他们依然和C6108、C6110一样,不会向我们提供航天级别的器件,那套庞大的环境保持系统和加固组件,依然存在。”另外一人反驳道。

        控制系统专家摇了摇头:“不,达瓦里氏,仅仅是存储器的重量,就能把重量减下来,你别忘记了,多一点芯片与少一点芯片,对于现有的环境保持系统和加固组件来说,代价并没有变化,但是多放进去的这几片芯片,却能代替以前我们庞大的存储器本体!”

        别看白熊的火箭、卫星、飞船一向有大黑粗的传统,实际上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掩盖了他们另外一项缺陷——实际上他们很缺火箭投射质量。

        要不然,N-1的第一级也不会从24台发动机并联提升到30台并联这个在当前显得非常逆天的数字。

        而且正因为他们的航天器从外到内这种系统性的大黑粗,导致他们的航天器看起来个头不小,但是功能却相对有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