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样一来,没有山体天然的防护,辐射问题……”山体还有个好处是,地下的辐射会受到山体天然的阻挡。
高振东笑了起来:“领导,其实都一样,毕竟不论在山里还是地面,辐射首先就得满足运行人员安全需求,而这一点,在山里还是地面的代价都是差不多的,因为运行人员都在工程主体和附属设施里工作,这一条是不会变的。而一旦满足了运行人员的安全需求,其实对于周边的影响,也就没有多少了,在地面并不比在山体里需要花费多出太多的代价。”
地面相比在山体里,在这方面会有一些额外的防护支出,但是更多还是在管理支出方面,在硬件条件建设上,多不了太多。
一语惊醒梦中人,防工委领导顺着高振东的话往下一想,嘿,还真是这么回事。
“难度低了,工期短了,钱也少了。而且建在地面上,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选址更加自由。建在三线,这个大方向不变,但是具体建在哪里,选择面可就大多了。”
原本的选址是很困难的,远的不说,相关专家同志几乎把西南F4的地盘都看遍了,最终才选在乌龙口。因为这里的山够大、够结实、离水源够近、交通够方便、安全性够好……
要说这个,同志们还得感谢高振东,他组织人手帮助地资局的同志改进的地震仪,在这方面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但是仪器毕竟是仪器,在这方面,高振东也是有考虑的。
“领导,地下情况的探测,现在依然是个难题……”别说现在了,就算是到了几十年后,地下的地质情况依然是连蒙带猜的,高振东自己就知道,黔山黔阳市修地铁的时候,没少受意料之外的溶洞的困扰。
“所以,在地面上还有个好处就是,变数小!一旦选定的地域,在建设过程中的地质等情况变化是比较小的,处理起来也容易,而在山体里这件事情可就不好说了。”
高振东可是听说过在喀斯特地区打洞,遇见溶洞之后几十车水泥灌进去泡都没冒一个的事情的。虽然他知道这个工程最终选定的地点倒是没有碰到这个问题,可是最终的情况谁知道呢,毕竟那个工程也没修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