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乌名确有极好的天赋,更兼有系统精炼收益,硬生生将若干入门功法,精炼出近乎妙法的神效,几乎绝不可能有今日成就。而从炼气巅峰到筑基境界的突破,也必然面临着很多险阻。
事实上,两位师姐,朱樱和郑灵汐,虽然功法体系也相对朴实,却也没朴实到乌名这般极端地步。
朱樱是很早就兼修了四季阴阳典,体修方面也有八门奇经、天地百势等,早在炼气期,所修功法就比乌名多了近十倍,根基扎实得一塌糊涂。
若非如此,以她的天赋,即便言山灵脉稀薄,也实在不至于修行二十年才突破筑基中期……但一旦突破,却又堪称势不可挡。
至于郑灵汐,相较于朱樱,根底要稍显偏科。巫族出身的她更喜水木自然之法,而对诸如人皇帖之类的兴趣寥寥。因此古白传授的功法也就没那么全面,却仍比乌名要更多几倍。
之所以对乌名格外“苛刻“,道理也很简单。
古白始终不愿乌名身上沾染名门大派,尤其三清仙门的烙印……仿佛其中蕴含着什么极大的风险。
以至于,哪怕是相当值得信赖的道君沈月卿相邀,古白都要再三顾忌。而定下三年之约时,也是做足了准备。
所谓的准备,就是为乌名设计了一个相当原始的筑基之路。凭如此简陋的功法体系筑基,就仿佛是回到了仙道未昌的洪荒年间,乃至更早更久远的过去。
那时的先人们,对修行的认知几乎算是一片懵懂,一切全凭自悟,而修行路上也遍布坎坷,很多艰险瓶颈都纯纯是拿人命填出路来……而偶有成就,也常遍布缺憾,使得后继无路。
如今的人们,只要资质过得去,几乎人人都能结丹成就真人……但在仙府历以前的蒙昧时代,真人二字的含金量几乎不亚于今日的道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