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大碌
“陈仕龙今年贺岁档那部《奇迹》票房勉强突破三千万,加上全部海外票仓,我们初步预估他实收约有一亿二千万港币。但就算这样,佳禾在这部戏上仍旧要蚀本两千多万。”
九一娱乐的会议室里,发行部主管正在向施楠生汇报最新的市场动向:“不过陈仕龙的电影在发行渠道上依然强势,不能只从票房单独分析账面。加上北美地区的家庭录像带和光碟销售,《奇迹》还是能补回制作亏损,将来其他地区的版权分成依旧有利可图。”
施楠生淡淡嗯了一声,低头翻看手中的报表,说:“翟先生的意思是,本土电影出现良性竞争是好事来的。无论是陈仕龙,亦或者将来其他华人影星能够突围而出,归根到底,代表的都是整个华语电影市场的崛起。”
当一间公司的声势达到一定高度,眼界与格局自然也随之拉阔。
上一个有这种良性竞争想法的是邹汶怀,在佳禾接连称霸本土市场以后,眼光已经不再局限于港台,开始让旗下卫星公司冲击好莱坞市场,虽然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施楠生抬起头来,望向会议室里几位主管,接着说:“明年又是一个10年,1990嘛。九一娱乐接下来的重心,还是要持续放在荷里活这个娱乐帝国上面。从新宝院线联盟这些年的西片走势来看,趋势其实很清晰。荷里活电影的类型越来越多元化,大型制片厂与迷你制片厂之间你来我往,影片讨论涉及的话题也越来越广。但基本上,真正能打开本土市场的,依旧是计算机特效发展中的爆米花电影。”
几位主管接连点头应声,在记录本上写写画画。
“在本土的特效大片这个问题上面,我和翟先生的意见差不多,即是香江的电影人才还是不够,即便在技术上能靠钱堆起来,选题、创新以及讲故事的层面,依旧很难追上西片,这个是眼界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亦可以算是经济文化的差距。”
施楠生继续说道:“所以要发展创新,除了春秋演艺学院这座将来的人才储备学府,电影协会的青年创作者们同样要做出改变。李sir,稍后散会麻烦你去联系协会的几位会长,告诉他们明年协会电影拍摄基金的新制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