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先生,这是不是有些太直接了?”
徐文海也算是海归派,见多识广,却仍被翟远这通操作惊的不轻。
“你以为这些红章是谁盖上去的?”
翟远点了点文件上各个部门的印章反问一句,旋即笑道:“一间占据了伏尔加河运输路线,斥资数千万卢布修建落成的食品工厂,结果却连莫斯科市民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每年还亏损几十上百万,这样的企业,除了还在拿工资的工人们,大把人希望它原地破产。而远东银行也只是在照章办事,审计委员会说它值两百万卢布,那就是两百万卢布,就算将来有人查底账,我们也是被蒙骗者。”
整个苏联的国营企业,无论对改革派的戈巴契夫,或者激进派的叶氏来说,都是尾大不掉的累赘。
比如,这间瓦尔代食品加工厂本来要解决莫斯科的粮食问题,
结果生产粮食的国营集体农庄迟迟无法供给原材料,直接让耗资甚巨的加工厂成为摆设。
那农作物呢?种了啊!烂在地里了。
为什么呢?国营运输部门不给调配卡车,粮食运不出去。
那卡车呢?国营汽车厂没产出来,我们车队不够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