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玩意儿西医发现的肯定比较晚了,中医里面能对上号的,应该需要往前面推,他脑海里的各种古籍典籍内容快速的略过,想要找到完全对应的,但是发现总是有些困难。
既然全部对应上的没有,那就只能找部分能对应上的,或者是把症状拆分开来,才行。
众人见到方言沉吟片刻,捏了捏眉心后才说道:
“中医里其实没有脱髓鞘这个词,古籍里记载的内容,能完全对上号的也有点困难,但从症状来看,它更像是‘痿证’‘痹证’‘视瞻昏渺’这类问题的综合,所以我认为,还是和‘气血’‘经络’‘肝肾’脱不了关系。”
听到方言的说法,大家纷纷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来。
这是把问题拆分过后,然后从症状里面找共同点,将其串联起来。
也就是没有古籍可以作为参考。
方言他在本子上快速的用笔画了个简易的人体轮廓出来,然后再看向众人,进一步解释:
“从我的理解来看,神经外面的‘髓鞘’就像包裹在筋骨外的‘筋膜’,中医讲‘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了,筋膜失养,就像老树的皮慢慢枯裂,这是‘本’;而气血呢,就像滋养筋膜的津液,气血不通了,经络堵了,筋膜得不到濡养,自然容易受损,这是‘标’。”
“就说多发性硬化常见的手脚麻木、无力,这是气血不达四末的痹证;视力下降、看东西模糊,是‘肝血不足、目失所养’,至于走路晃悠、平衡差,多半是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这些症状散在不同的病证里,但根子上往往是本虚标实,也就是本虚在肝肾气血,标实在痰浊、瘀血堵了经络。”
他顿了顿,看向患者家属补充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