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第一个题目后,一些人理解到了一些人还一脸懵逼。
不是说问题很难吗?
怎么到方言这里答案这么简单?
接着方言又说到《金匮》的水气病,他在桌上本子上点了三点,说道:
“身肿没指、腹如鼓,不恶风,是‘正水’,属脾肾阳虚;面肿发热、小便黄,是‘风水’,风邪袭表,水湿郁而化热;腰以下肿、畏寒肢冷,是‘石水’,多属肾阳不足,鉴别点就看‘肿的部位’‘有无热象’‘怕冷与否’,抓住这几点就不会混。”
方言说的很简练,打算说完就赶紧去办正事儿。
最后讲医古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他拿起一根笔杆当例子:
“‘掉’是笔杆颤动,对应肢体震颤;‘眩’是看笔杆发花,对应头晕目眩。肝风内动分三种:肝阳化风像高血压头晕手抖、热极生风高热抽搐、阴虚动风久病体虚后的震颤,结合这些临床例子,就把古文和病症串起来了。”
几句话把复杂的题目拆解得明明白白,医护听得连连点头:
“原来是这么回事!经主任一说,就跟看病似的,一下子通透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