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根据方言之前的思路来看,这些考试看似刁难,实则是通过“经典临床化”“医理通透性”“地域实践性”三类题目,筛除死记硬背者,选拔出真正贯通理论与实践、能扎根临床创新的中医人才。
就第二天考题《内经》对肾功能与症状关联的考察、阳明病气分与腑实证的鉴别也再次印证了这一规律,验证了方言的判断。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方言是猜中出题者的心思了。
今天在场的人,不只是方言他们精英班的,还有不少其他外地同学,他们这下也知道了方言猜中了出题核心的事儿。
这时候有人就嘀咕道:
“不过就算是猜中了,也不能代表就能有多大的优势。”
“就是,如果考生本身临床扎实,方言同志的总结可帮着聚焦重点、减少盲目复习,但是对死记硬背型的考生,即便知道考点方向,但是缺乏临床思维和灵活运用能力,依然难答好题。”
众人纷纷点头,认同了这个说法。
对那些真能做到“有根有魂”的人,比如方言他们团队,这玩意儿就是给自信上了个大buff,平时攒下的本事能顺顺当当变成考试的优势。
可对那些知识体系东缺一块西少一块的人来说,就跟给了你把猎枪却没给子弹似的,知道该往哪儿打,可就是打不出去。
这优势啊,只属于那些早就按这路子实打实练过的人,想临阵磨枪找捷径?门儿都没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