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请看,我是这样打算的,开篇就用书房全景,阳光从窗棂斜照进来,方大夫您坐在紫檀木桌前写方子,背后是顶天立地的书架,镜头慢慢推近,给您握笔的手一个特写,笔墨在纸上晕开那刻,画外音就说‘药材有性,配伍有道’,先把调子定下来。”
方言凑近看,画里的人物也就是他自己,穿着月白杭绸褂子,袖口整齐地卷到肘部,有几分老派医家的沉静。
朱娴在旁边补充:
“徐导,能不能加个细节?让姐夫写完方子,用镇纸压好时,镜头扫过桌上的青铜药碾子增加点年代感和故事。”
徐导看了她一眼,知道这位是方言的小姨子,他立刻点头:
“这个好!也行,有想法,听起来有故事感。”
说完他开始用笔在旁边加了一行字,就是刚才朱娴说的。
接着他翻到下一页:
“第二组镜头拍厨房熬膏,得用长镜头。先拍您选药材,每样都对着光看色泽,比如掰开药材,看里面的细节;沉香要凑近闻,眉头轻轻动一下动作最显故事感。”
方言听着挠头,心想这么麻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