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那些人为了种东西,研究了很多土质,都是可以很快复现的,老和尚说的这些,方言并不觉得是太大的问题,这个就是经历过网络时代的好处了。
接着,方言想起书里记的“端午午时收艾”,问道:
“那是不是对时节也讲究?”
“讲究大了,”海灯和尚笑了:
“开春得等山里的积雪化透,地气往上冒的时候才下种,早了怕冻,晚了赶不上雨季。收的时候更得挑日子,必须是端午正午,太阳最毒那会儿,说这时节的艾草‘阳气最足’,能压住邪祟。”
“其实啊,我听科学家说过,是这会儿的艾草刚好长到半人高,叶片没发黄,精油含量最高,晒出来的艾绒才够劲儿。”
方言没想到他还找过科学家。
这好时候海灯他指了指那本《道门火灸经》里夹的艾草标本:
“你看这叶子边缘带锯齿的,就是长在乱石堆里的,要是叶子圆滚滚的,多半是长在平缓处的,药效差着一截呢。”
“终南山就那么几片坡地能对上这些讲究,多了真没有,山里的老道说,这是山精地灵养出来的,急不得。”
方言听着,点了点头,明白这艾草难推广,应该是生长条件苛刻,终南山的坡地、石缝、活水、日照,缺一样都不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