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字要像吐火苗,舌尖抵着上颚,气从丹田翻上来时,喉结得轻轻动一下。”老和尚边说边示范,胸腔里竟真的传出细微的震颤声,像炭火裂响。方言跟着试了两遍,前一次气太急冲得嗓子发紧,第二次太散又没了力道,直到第三次,方言系统触发,声音一下就对了。
海灯大师有些惊讶的点头:“方小友果然是天才,这么快就掌握股气往下沉,‘引火下行’的味道了!”
方言对着海灯笑了笑,说道:
“大师夸奖了,咱们继续来!”
海灯大师点头接着练手诀。
“托日贯顶式”看似简单,可方言的拇指最开始不自觉地用力,老和尚拿过他的手,指尖在他虎口处轻轻一按:“这里是合谷穴,攥太紧就把气憋住了。你想啊,托着太阳哪能使劲捏?得像捧着水,松而不泄才行。”调整完手势,方言再试,果然感觉一股暖流顺着手臂往头顶涌,百会穴处微微发麻这正是书中说的“引清气入脑”。
然后【叮】一声,方言再次掌握这手段,并且熟练的程度让老和尚都差点以为方言本来就会。
要不是刚才手把手教方言,感觉他是个新手,现在这会儿他都要认为方言是本来就学了,今天是专门逗他的。
那最费功夫的是呼吸配合。海灯大师让他对着窗外的一盆盆栽练“嘘”字,要求吐气时树叶得轻轻晃,却不能被吹得剧烈摇摆。
方言站在院里练了足足十几二十次,还是掌握不到要诀。
最后还是老和尚在方言面前示范一次后,方言才陡然一下【开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