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烛火晃动,其他谢家子弟并没有觉得什么,也就是守祠堂的白发锦衣老者奇了下,但也没多想。
毕竟古代的都是木制纱窗,或者木制纸窗,尽管祠堂的纱窗至少有三层,但密封性到底没有现代那么好。
其实不是这样,是气蕴对冲中的由虚化实的反应,可见其中激烈。
谢玉的感知反应,灵觉乱飞,好似原主一声的倒放,从13岁开始,逐渐回到婴儿,又到原身父亲、祖父越来越快。
直到有一代,从事倒夜香的工作,这日去一户富裕人家收香,听到这户人家说人家谢家如何厉害,要是咱们也姓谢就好了云云。
这倒夜香第二个孩子刚出生,觉得这个谢字很好,就给第二个孩子取了一个叫谢的名。
之后这个孩子原姓修炼被遗忘,谢呀谢的叫着,真就姓谢,然后后代如野草一般传承了下了。
感情原身祖上这个谢姓是这么来的,和现在的谢家,若说一点联系也没,也不是。
就如外国人取个中文名,起码人家,多少了解点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有兴趣,再说两句吉祥话的中文,大家都会宽容称呼人家一句“国际友人”!
只这是到了谢氏祖祠,谢祖祠好像不大认同,烛火晃动就是提示,这里有个“冒牌货”,不但传送气运的通道开始逐渐减少,并且停止,甚至要回收原来的气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