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曹操以及戏忠、荀彧、程昱、满宠等人皆是觉得刘封拿下上庸,必然会对汉中张鲁形成很大的压力。
此时出访,纵然不能说的张鲁来降,至少也能拉拢一下张鲁,好让对方知道朝中也有大将军在牵挂汉中。
最大的好处就是,日后如果张鲁被逼到山穷水尽了,可以选择曹操投降,至不济求援的时候可以想到曹操,给曹操制造一个插手汉中的机会。
这几年,眼睁睁的看着刘封一路扩张,曹操其实是相当难受的,他能扩张的方向只有关中一条路,可关中诸侯多骑兵,他以步克骑,虽然怡然不惧,但真打起来还是相当棘手的。
胜负姑且不提,就算打赢了该如何重创对方,便是一个让曹操头疼的问题。
骑兵跑的快,耐力好,步兵根本追不上去,纵然阵战大胜,可打完之后发现也没捞到多少便宜。
毕竟不论哪个年代,真正的斩获永远不会是两军对垒阶段,而是发生在一方溃散之后。
若非司马懿毛遂自荐,又愿立下军令状,曹操其实真正属意出使汉中的人并非是他。
现在看来,倒是自己小觑了司马仲达了。
在看完了张鲁上奏的文书之后,曹操脸上的笑容更加真挚,心里对司马懿的观感也连上了几个台阶。
虽然张鲁并非是缴械投降,但在文书之中却明确表示愿尊奉朝廷为主,愿从大将军之令,如此归顺的姿态,已经让曹操喜出望外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