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合作模式之中,刘表,蒯家、蔡家,甚至是黄家都是既得利益者,收获极为丰厚,可唯独蒯越本人的收获其实是比较少的。
因为蒯越定位的尴尬。
当时整个荆州集团,刘表是共主的地位,比刘协、刚刚继位的孙权这种盟主类强不少,但比曹操、袁绍这样的士族合作者弱不少,属于中间值。
蒯家的定位是荆州的文官集团,以蒯良为首,而蔡家则是掌控着荆州的中央军,也即是州军的主力,黄家则是地头蛇豪强的代表,掌控着荆州最大的私人部曲和地方军势力。
这三重权力构架,保证了荆州势力的稳定,而刘表则在其中寻找机会壮大自身。
刘表其实干的相当不错了,到了中期,他已经掌控有侄子刘磐为首的部分州军,以及流寓系北地文士的辅助,势力是在不断壮大的。
可蒯越就非常尴尬了。
首先,他是蒯家人,传统的势力范围应该是州郡官吏集团,可他的定位却是大将,这明显是把手给伸到人家蔡家的基本盘里去了。而且蒯家是儒家士族,可蒯越本人却更倾向于法家思维,可谓是儒皮法骨。
其次,蒯越虽然是大将,但他并没有直属兵马。
蒯家素来不以部曲强盛为名,而他能统领的也只有蒯家自己的部曲,而且还需要得到家族的允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