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荀彧绝对不是那种单纯的文弱书生,相反,他其实同诸葛亮、程昱、司马懿、陈登、周瑜等众多汉末士人一样,是出将入相的文武双全之人。
之所以荀彧后来留在史书上的印象是萧何,曹操在其中的作用功不可没。
自兖州之后,荀彧虽然晋升入了曹操的核心团队之中,并成为了朝中仅次于大将军曹操的第二号人物,权在三公之上,年纪轻轻就已掌尚书事。
可相对的代价,则是荀彧再也不能碰触兵权。
夏侯惇一生之中,最为厉害的功业便是替曹操看住了荀彧,看住了献帝。姑且不提荀彧有没有反抗过这种监控,但这也足以说明曹操对荀彧之忌惮了。
原时空中尚且如此,这个位面之中,荀谌至今还在袁绍处担任谋主,而荀攸更是在刘备、刘封父子处备受重用,地位不在荀彧之下。
曹操对荀彧就更加提防了,这提防并非是曹操气量狭小,而是必要的防范。
戏忠虽然感怀曹操的知遇重用之恩,但他和荀彧也是少年友人,相交莫逆,成年之后,又是对方举荐自己给的曹操。
戏忠相当担心曹操和荀彧之间会产生分歧。
不过好在此时外有大司马,骠骑左幕父子,暂时还不会生出事端。
“出访左幕一事,君等可有人举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