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尽是贫民区,四处可见大片由外来人口搭建的简陋窝棚,环境显得有些杂乱与破败。
那里有一家郑驼子水酒坊。这酒坊规模不小,拥有四间宽敞的铺面,后面还带有一个大院子,院子便是酿酒的工坊,采用的是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
郑驼子水酒坊可是一家老字号了。李海波小时候常常跟着老爹前来此处喝酒。
那时他年纪尚小,还不能饮酒,跟着来主要是为了能蹭点吃食,顺便在老爹喝醉后把他安全带回家。
等到十四五岁,他便开始上桌与大人们一同畅饮了。
他们常来这家酒坊,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的酒价格实惠,另一方面则是关系好:喝醉了可以不给钱。
当然,并非真的赖账不给,而是等酒醒之后再补上,或者下次来的时候一并结清,若是实在囊中羞涩没钱给,郑驼子也不会刻意讨要。
究其原因,是李海波的老爹和郑驼子乃是拜把子的兄弟,是那种正儿八经烧黄纸、喝血酒结义的生死之交。
在危难时刻那可是能为兄弟插别人两刀的情谊,与黄三那种酒肉朋友全然不同。
李海波刚回到上海的时候,第一件事便是提着点心前去看望郑驼子,在他心中,郑驼子就如同自己的长辈一般,值得敬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