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YouTube,这个创办20个月,就被Google以16.5亿美元天价收购,到现在都还是一个奇迹。
将Hulu与flix的模式结合,做到YouTube的规模,这是优酷和土豆向华尔街讲述的东大故事。
国内的创业者就是这样,只要被证明了是好东西,都要挤破头都要攀亲戚,但把美国模式直接复制到国内的做法,基本上都是自己给自己挖坑。
要做国内版Hulu的企业也不在少数,这家视频网站走的是正版路线和付费模式。但美国的版权大部分掌握在6家影视公司手里,节省了大量的谈判成本。
而在国内,影视剧版权分散在数千家企业!
互联网普及之前,美国人看影视剧的习惯是租碟,flix就提供DVD的租赁。
之后,flix走出了一条标准的西方道路,提供在线点播,用户订阅,然后投入内容生产,吸引更多付费订阅,如此正向循环。
而在国内,用户付费这一关直到两三年前都走不下去,吃惯了午餐的人,掏一块钱都感觉被抢劫了。
资讯、音乐、书籍通通,周鸿祎一来,杀毒也了,视频凭什么敢收费?
2011年,长视频网站都开始尝试点播模式。
老古的算盘打得比他的普通话还溜,‘我们有2亿用户,只要有1%的用户接受收费模式,就很不错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