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采用普通多联装挂架,B52H的发射效率反而更高些,发射12枚鱼叉只需要60秒就够了,前探的距离也短得多只有不到20公里。
释放了整整500吨弹药的轰炸机群掉头返航后,托马斯就立刻紧盯手表心中默默计时:
B1B发射的鱼叉因为和轰炸机同时前进将会近乎同时抵达目标,将会在约12时15分创造战果,而B52H发射的96枚稍晚一些,约12时22分集中抵达目标。
中间的7分钟足够留给E2观察第一轮导弹战果、并分配第二轮目标了。
足足456枚导弹,绝对足以摧毁第三舰队主力了吧!
托马斯如此想着,却不知道E2现在正面临着何等境地,更没有察觉到雷达的反应稍微有点不对劲,像是周围的白噪声上升了一格似的。
……
12分钟前,也就是轰炸机群开始投放导弹的时候,288枚AIM120撞上了700多架飞机组成的幕墙。
自70年代芯片技术进入实用化以来,到90年代一直处于突飞猛进的状态,AIM120的主动雷达引导头已经支持在复杂的环境中辨认出攻击目标,而不是像红外格斗弹一样对着某个目标一拥而上。
但导引头的引导需要弹体机动完成,然而在堪称恐怖的密集阵列中,V1甚至有不小概率直接撞AIM120!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