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彻底进入了状态,他看着赵奕,开始探讨起具体的细节。
“依老夫之见,这编书之事,当以文科为始。”
“文科之根本,在于策论。但圣人经义,亦不可废。此乃我华夏文脉之源,是教化万民,明理知义的基石。”
郑渊沉吟道:“老夫以为,可将《孝经》、《大学》等书列为必考之书,取其精要,加以注释。但注释之法,需与以往不同。”
“哦?”赵奕来了兴趣,“郑老哥有何高见?”
“以往的经义注解,大多繁复冗长,引经据典,非穷经皓首者不能通。这便成了知识的壁垒,将无数寒门学子,挡在了门外。”
郑渊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老夫以为,新编的教材,当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为宗旨。用最平实的语言,将圣人的微言大义,阐述清楚。让一个只粗通文墨的农家子,也能读懂,也能明白,何为仁,何为义,何为忠,何为孝。”
“好!”赵奕抚掌称赞,“郑老哥此言,深得我心!教育之目的,在于普及,而非垄断!就是要让知识,从神坛上走下来,走进千家万户!”
郑渊得到赵奕的认可,精神更是振奋。
“至于那理、法、商、农四科,正如赵老弟所言,当广纳天下奇人异士,集思广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