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对待臣民也相对严苛,朝堂之上气氛总是紧绷,官员们处理政务时无不小心翼翼,生怕触怒龙颜。
反观太子朱标却完全不同,这位太子殿下自被册立以来,便是出了名的宽厚仁慈。
朝堂上有官员因言获罪,他总会主动在皇帝面前求情,为其辩解冤屈;地方上有灾荒,他会亲自督办赈灾事宜,确保粮款能及时送到灾民手中;对待朝中大臣更是礼贤下士,哪怕是品级低微的官员,只要有真知灼见,他也会虚心听取。
这些年,太子监国处理政务,轻徭薄赋、安抚百姓,贤名早已传遍天下,连偏远州县的百姓都知道,东宫太子是能为他们做主的仁君。
正因为如此,满朝文武早就盼着太子标能够即位称帝,取代洪武皇帝。
他们深知,太子登基后,定会延续仁政,朝堂气氛会更加宽松,官员们无需再因苛法而惶惶不安,更能安心施展抱负;百姓也能在仁政之下,过上更安稳富足的日子。
如今皇帝主动禅位,正合百官心意,他们怎能不兴奋、不激动?
满朝文武纷纷齐聚礼部,为禅位大典建言献策,从大典的仪仗规格到祭天的祝文措辞,无不细致商议。
六部百司更是全员动员,工部加紧修缮天坛与奉天殿,户部筹备赏赐百官的绸缎银两,兵部安排京营士兵维持秩序,整个应天府都因这场即将到来的盛典,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百官热议的焦点,除了禅位大典的流程,便是新帝的年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