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过后,次年春,即辰、戌、丑、未年,天下举人齐聚京师,参加由礼部主持之‘会试’,因其在春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中式者,便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最后,由陛下您亲临主持‘殿试’,殿试只排名次,不再黜落贡士。所有贡士经殿试后,皆为我大明‘进士’。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仅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状元试卷,祝大家国考顺利!
说到此处,李邦华微微停顿,看向朱由校,见皇帝听得专注,便继续深入:
“至于每次取士人数,并无定数,需视朝廷需才之急缓与当年考生之优劣,由陛下圣心独断。”
第347章文章虽工,于国何益?
“然,大抵而言,会试取中贡士之数,多在三百名上下。譬如嘉靖、万历年间,常取三百余人,经殿试后分授官职,或入翰林院修撰编修,或外放知县、推官。”
李邦华讲得认真,朱由校也听得仔细。他微微颔首,插话问道:“朕听闻国初曾有‘南北榜’之事?”
李邦华立刻回答:“陛下圣明,确有此制。洪武三十年‘南北榜案’后,为平息物议,平衡天下文脉,至洪熙、宣德年间,便逐步确立了‘分地而取’之制。将会试试卷分为‘南卷’、‘北卷’、‘中卷’。
南卷取士之数,约占十之六五,涵盖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等地;北卷约占十之三五,涵盖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北直隶等地;中卷则如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及凤阳、庐州等地,酌情录取。此乃祖宗为求地域平衡,使天下英才皆入彀中之良法美意。”
朱由校恍然大悟,这不就跟后世高考分省录取制度类似吗?都是因为教育资源不平衡而采取的平衡之策。果然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果然前人之事,后人之师啊!。
“整个科举流程,规矩森严。”李邦华继续补充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