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重策论!”
“殿试及会试后场之策问,当紧密结合当下时务,如辽东战后治理、漕运利弊、边镇军屯、钱法流通、乃至工器改良等具体问题。
朕要看的,是士子们洞察时弊、提出切实解决方略的能力,而非空泛的道德文章。”
“其二,”他稍作停顿,说出了更让两位老臣震惊的想法,“当增设算学考核!不必如经义般艰深,但需考察《九章算术》等基础,涉及田亩测量、粮谷折算、工程估算等实用计算。
治国理财,岂能不通数算?此科可置于乡试、会试之中,比重初期不必过高,但必须考!”
见二人面露诧异,朱由校举例道:“今年辽东军粮起运,有个进士出身的侍郎连‘石与斗’的折算都弄不清,导致三千石粮食滞留在码头,险些误了军机大事——这样的人,即便经义再精,又有何用?”
这话让方从哲与李邦华面面相觑。算学在历朝历代皆属“杂学”,从未入过科举正科,陛下此举,是要打破“经义独尊”的局面?
“既然算学如此重要,为何不能入科举?”朱由校追问,
“历朝历代皆重‘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数’本就是圣贤所重,为何到了我大明,反倒成了‘杂学’?朕非要打破这个偏见不可!”
李邦华刚想开口劝谏,却见朱由校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语气缓和了几分:“朕并非要废弃经义,圣贤之道仍是根本。然,取士比例当有所调整。朕意,日后可逐步形成经义、策论、算学并重之格局。
譬如,经义基础占其四,策论见识占其四,算学实用占其二。具体比例,礼部可联合翰林院再详议。此次秋闱,先放出风声,强化策论比重,引入算学初试,让天下士子早作准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