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天下事在朕
朱由校身着常服,斜倚在铺着软垫的椅子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手中的一块玉佩。
方才李邦华对科举规程的详尽讲述,让朱由校愈发清晰地意识到,若继续沿用旧制,选出的不过是一批批“只通章句、不谙实务”的官场老爷。
那些皓首穷经的举子,即便能将“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却连最基本的粮谷折算、田亩测量都一窍不通,这样的人进入仕途,如何能应对辽东战后的残破、漕运的积弊、民生的凋敝?
念及此处,朱由校目光渐锐,他看向眼前两位阁老,语气颇为凝重:
“朕观近年科举行文,渐趋浮华僵化。士子们埋首故纸堆,皓首穷经于‘四书五经’的章句之学,写出来的八股文对仗工整、辞藻华丽;可一谈及漕运如何疏通、军屯如何经营、钱法如何稳定,便两眼一抹黑,只会说些‘仁政爱民’的空泛之词。”
他抬手轻轻的拍在御案上,“长此以往,所选之才,岂非尽成纸上谈兵之辈?朝堂上需要的是能扛事的干吏,而不是只会吟风弄月的清谈客!”
方从哲闻言,心中一紧。每次陛下用这种语气说话,朝堂之上必有一番大动静。
他悄悄瞥向身旁的李邦华,见对方也是眉头深锁,显然与自己一样,察觉到陛下这番话绝非随口说说。
果然,朱由校语气愈发坚定:“因此,朕以为,此次科举,乃至日后,当在考试内容上有所调整,以引导士风,切于实用。”
“陛下之意是……”李邦华躬身问道,声音里透着谨慎,试探着陛下的想法;科举乃千年成规,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改动都可能引发士林震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