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科举取吏
二人稍顿,但还是表示了赞同:“陛下此策甚妙!既可让新官熟悉实务,又能统一政令思想,避免他们到任后被地方势力裹挟。”
朱由校微微颔首,话锋一转,“吏政讲习所只是‘治标’,要想彻底解决吏制问题,还需‘治本,据朕所知,我大明的知县任职之后,大多依靠下面的佐贰官和小吏处理政务?”
“是,确有此事!”
“国朝历来重官而轻吏,官员由科举选出,流动性大;吏员则由地方招募,熟悉实务却无晋升通道。
这些吏员辅佐官员处理政务,少则数年,多则十数年,对地方利弊了如指掌,却因‘不入流’,终生难有出头之日。
久而久之,便有人心生怨怼,与士绅勾结,借职务之便谋私,甚至架空官员”
他看向两位阁老,语气带着几分试探:“朕想,能否改‘科举取官’为‘科举取吏’?秀才可入县衙为吏,负责文书、账册;举人可入州府为曹吏,分管钱粮、刑名、徭役;进士可入省道或中枢为司吏,从基层做起,熟悉实务后再逐步提拔。”
“如此一来,官吏皆由朝廷选拔任命,俸禄由朝廷发放,既能杜绝吏员与地方士绅勾结,又能让人才循序渐进,避免‘眼高手低’之弊。”
“陛下,万万不可!”这话刚出口,方从哲与李邦华便齐齐跪倒在地,声音带着惊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