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57章 帝国的文教 (2 / 3)

作者:墨云凡 最后更新:2025/10/29 8:28:02
        顾秉谦察言观色,见皇帝兴致正浓,语气渐沉:“然自成化以降,情形渐变。民间书院开始兴盛,多由致仕官员、地方名士倡办。此类书院初时确也育才无数,讲学论道,蔚然成风。然近年来,其弊渐显,鱼龙混杂,已非昔日纯粹向学之所。”

        他略一斟酌,“其中一些书院,假讲学之名,行结党之实。无锡东林书院便是其中典型。其门前所悬‘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联,看似胸怀天下,正气凛然,实则暗藏干政弄权之心。”

        “各地书院往往相互声援,师生以门户相标榜,以学问为党争之具,渐成朋党之势,干预朝政,淆乱视听。此风若长,实非国家之福。”

        “更严重的是,”他神色愈发凝重,言语中透出深切的忧虑,“自嘉靖以来,官学衰败之势,触目惊心。多地官学学田被地方豪强巧取豪夺,教谕俸禄常年拖欠,以致师道不存,尊严扫地;因经费匮乏,学舍多年失修,梁柱倾颓,窗牖破败,难以为继;卫学停办近半;至于太祖当年苦心推广之社学,更是十不存一。”

        第357章帝国的文教

        言及此,朱由校心中也是一惊,细细想来,历史上的大明卫所曾是何等的人才渊薮,堪称支撑帝国半壁江山的基石。

        文官之中,如力挽狂澜的张居正出自荆州卫,督师蓟辽的孙承宗出自保定右卫,刚正不阿的袁可立出自睢阳卫;抗倭名将戚继光出自登州卫,俞大猷出自漳州卫,镇守边陲的麻贵出自大同右卫,孙传庭出自山西振武卫,忠烈殉国的卢象升出自南京鹰扬卫。

        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其背后无不有着卫所与卫学的深刻烙印。而今,这曾培育出无数栋梁之才的重要途径,竟凋零衰败至此,思之岂不令人扼腕?

        “如今天下教育多赖私塾,然师资良莠不齐,贫寒子弟无力就学。富者延名师,岁费百金;贫者就学于落第秀才,所学有限。长此以往,贫者愈无以进学,富者独占教化之利,教育之道,已然失衡。”

        暖阁内一时寂静,朱由校伫立窗前,望着宫墙外隐约可见的街市,神情复杂。

        他想起前世那些为教育资源不均而呐喊的人们,没想到在大明,这个问题同样如此尖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